原子核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资讯>>正文

中心资讯

A~80核区在束γ谱学研究进展

2020-07-03 15:45:52  点击:[]

 

近日,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核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王守宇教授受邀在《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上发表综述性文章《A~80核区在束γ谱学研究进展》,综述核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在质量数约为80的核区进行在束伽马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王守宇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许文政、刘晨和李志泉是合作作者。《原子核物理评论》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核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核科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物理学和原子能科学类核心期刊。

原子核是一个复杂的量子多体系统,其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是研究微观体系对称性及基本相互作用的最佳场所。γ射线是人们认识原子核的“探针”,是世界各大核物理实验室进行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山东大学(威海)核物理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在国内外大科学装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在束γ谱学实验,系统研究了A~80 核区一系列原子核的能级结构,丰富了这个区域原子核的谱学信息。

文章综述了山东大学(威海)核物理研究团队在A~80 核区原子核精细谱学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手性原子核78Br, 80Br 82Br 的发现历程,并系统分析了这三个原子核手征带的实验数据,发现随着中子数增加,手征几何逐渐趋近于理想情况。其次,研究也表明,A~80 核区手性原子核岛至少存在于质子数从33 37、中子数39 47 的范围内;在该核区奇A 核中也可以存在手征带,甚至多手征带。再次,通过能级寿命测量,发现80Br候选手征带的电磁跃迁几率数据符合手性原子核的实验特征;并且手征带可以与八极关联现象共存,并且都随着中子数的增加而变得显著。最后,简述了该核区近球形核的研究进展和跨壳激发现象的系统性规律。当前工作为深入研究原子核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等重要的科学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也指出,就A~80 核区在束γ谱学而言,仍有很多物理问题不清楚,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研究中心将继续在实验探索手性原子核岛的边界,系统地开展多普勒移动衰减发和反冲距离法的能级寿命测量,开拓微分扰动角分布法的磁矩测量,深入研究手征对称性和空间反射对称性的联立自发破缺等方面开展工作。

 

 

文章链接:http://www.npr.ac.cn/article/doi/10.11804/NuclPhysRev.37.2020001

关闭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威海)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核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